今天下午,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将就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和居住证管理办法两个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相关消息
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 将实施居住证制度
北京常住人口不超2300万
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从人口、生态、环保、户籍、交通、教育等方面,明确了北京未来5年的发展路径。建议指出,治理“大城市病”,全面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任务,推动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调整退出,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公共服务功能向京外发展;集中力量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确保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取得实质性进展;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确保人口规模不突破“天花板”,实施居住证制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加快治理交通拥堵,分阶段、分年度推出重大治理举措……
1人口调控
全市常住人口总量
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
发挥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的牵引作用,总结推广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成功经验,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调控人口规模。强化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坚持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双调控”机制,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确保人口规模不突破“天花板”。
2 户籍改革
实施居住证制度
实施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在京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落户工作。建立住宅出租规范化管理制度,推动老城直管公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立违法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中心城区商业门店、餐馆经营的标准和规范,依法治理“开墙打洞”和店外摆摊经营,严格控制低端业态无序聚人。完善促进人口转移机制,研究户随人走的迁出政策和鼓励户籍外迁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分类实施有针对性的社保政策,加快农转居步伐,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 行政副中心
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
整体或部分迁入
集中力量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突出行政办公职能,配套发展文化旅游和商务服务。抓紧行政办公区建设,确保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取得实质性进展,带动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功能转移。坚持把基础设施、水生态廊道和大尺度生态空间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加快配置教育、医疗、文化、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健全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优化组团式布局,避免过多功能聚集。持续做好城市更新改造、功能疏解、城中村整治等工作,调整退出低端制造业、物流业,加快形成内涵集约的发展模式,构建城市综合服务体系。加强与周边地区功能统筹,建立健全协同管控机制,避免无序建设和盲目开发。
4 文化繁荣
实施历史文化名城
整体保护
推进文物院落的腾退搬迁,加大文物保护单位、胡同四合院保护修缮力度,保护好古都风貌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扩大国际文化体育交流,办好重大品牌活动。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深度融合,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拓展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全面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
5 社会保障
探索形成专业化运营的
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大病和困难人群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综合救助能力。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儿童福利制度,加强残障人员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本住房制度和保障房供应体系,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坚持和完善房价调控政策与机制,促进职住平衡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社会保障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向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倾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非营利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形成专业化运营的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积极促进养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6 教育发展
合理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
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深化学区制管理改革,针对学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适应生育政策调整,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引导素质教育落实,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探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终身学习通道。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实施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推动部分具备条件的市属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完善教育督导。引导支持社会高水平特色办学。
7 城乡建设
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配套齐全、运行高效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和保障机制,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完善地下管网统筹建设机制。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健全“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城市防洪体系,加强河道系统整治,研究部分修复中心城区水系,加快建设雨洪水收集利用设施。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推进重点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宽带上网服务。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广运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完善城市智能化运行体系,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加强城市设计,努力增加城市开放空间,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
8 城市管理
构建“大城管”体制
加大城市管理领域立法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城市重点领域的管理和服务标准。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分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构建“大城管”体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实现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三网融合、一体化运行、城乡全覆盖。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法规执行监督检查机制,实现综合执法与专项执法相结合。健全重大活动常态化运行服务保障机制。 |